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识教育管理中心聚焦课程建设,于6月11日上午,在行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学务部副主任、团委书记马素娟、各书院书记、副书记,教研室主任及核心课课程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常岩婷主持。
首先,各教研室主任分别围绕模块发展与课程建设的思考,核心课建设情况,核心课建设面临的问题,核心课建设下一步计划以及需要的支持等五个方面汇报了本教研室课程建设情况。通过汇报可知,各教研室的课程体系基本建成,例如人文修养教研室的以“人文修养,医学人文,生命关怀”为核心的“2+3+3”课程体系,科学思辨教研室凝练的“文史哲医理政”的6个课程方向,历史文化教研室“古今结合,中西对比,批判思考,传承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艺术审美教研室的“五大圈层”大美育课程模式,价值情怀教研室“中国魂,家国情”为核心的STEAM教育理念,BOPPPS教学模式的实践等,各教研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并开始了其特色发展之路。
随后,进入自由讨论环节,首先大家针对核心课程的定位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高校现有的核心课程内涵及修读模式进行分享,并重新审视我校核心课程的定位。常岩婷说:“各高校对核心课程的理解各不相同,仍未形成统一的共识,例如有的学校将核心课程定义为素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有的则认为核心课程应以个人或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为核心,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围绕核心组织起来……复旦大学的核心课程体系是一种面向所有学生提供以共同知识和文化传统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模式,强调共同的课纲,修课次序有严格规定……”苗江欢分享了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建设情况,引发与会教师的热烈讨论。
最后马素娟作总结发言,提出要求:一是要牢牢抓住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课程,二是要将核心课的实践环节设计的更加有针对性,三是将邀请相关专家对核心课的建设进行指导。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基于前期的调研结果(包括通识教育1.0模块育人情况报告、教研室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核心课程说课及示范性教学,以及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核心课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各教研室间核心课程建设情况的了解,吸取好的经验,找到提升课程质量的方法。核心课作为通识教育实施的基础工作,将为打造高质量、有水平的通识金课奠定坚实根基,通识将紧紧围绕各模块的育人目标,持续发力核心课建设,稳步提高通识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