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学院
|收藏|设为首页
新闻动态
通识教育学院《批判性思维》课程组开展专题读书会
发布时间:2025-05-13 浏览次数:10

4月29日上午,通识教育学院《批判性思维》课程团队在通识教育学院会议室举行首期读书分享会。副院长顾欢和课程团队其他教师共12人参加了学习讨论。



读书分享会是在本学期《批判性思维》两轮课程结束之后反思不足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文本细读和心得体会分享讨论,促进每一位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深度思考,提高团队教学能力。

本期阅读的书籍是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的著作《批判性思维》,该书是世界经典之作。

本期领读人李庆中分享了绪论和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品格是一项终身事业”,批判性思维三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和低、中、高级思维者的主要特征,随后每位与会者逐一进行分享。

分享、讨论阶段结束后,顾欢副院长做总结发言。第一,批判性思维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其本质是构建“动态认知系统”,帮助学生提升信息鉴别、‌知识重构迁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路径;第二,批判性思维对于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与循证医学核心逻辑完全契合,能够帮助医学生主动质疑陈旧知识,有助于在日后的医学实践中提升诊断准确性;第三,批判性思维对深度学习和学术研究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质疑——验证”机制推动深度学习突破表层认知,是创新突破的必备条件

最后,顾欢在肯定课程团队成绩的同时,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备好、开好《批判性思维》课程是我们的目标和责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课程建起来了,效果看出来了。希望课程组继续稳扎稳打,使《批判性思维》成为通识金课。”

 

课程简介: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训练思维的体验课,它讲述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理解主题问题、澄清概念意义、分析论证结构、审查论据质量、评价推理关系、挖掘隐含假设、考虑多样替代性、综合组织判断、批判性阅读等。学生的修读过程就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他们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获得珍贵的批判性思维体验和锻炼。